煮水饺

时间:2018-09-05    来源:爱情短信    点击:

“爸爸,又开锅了,该点水了”! 儿子喊道。我煮水饺,他负责看锅。

小时候,我就对水饺(俗称馉飵)情有独钟,只因为一个字----馋;那时候,

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水饺饭。记忆中,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生产队劳动,家中的一切事情却都安排得停停当当。就说吃水饺这件事吧,我说自己馋水饺了,母亲会算算日子,然后告诉我到哪一天可以吃到水饺;心里有了底,然后就像盼过年一样盼着那天的到来,自己计算着天数,有时记不清了,便问母亲,母亲总是不假思索地说出还有几天。后来终于明白:吃水饺的那天,其实就是家中某个成员的生日。

那天终于盼来了。天还不亮,母亲就起来忙活:洗菜剁馅、攥馅调馅、和面、擀面皮,自己做完这一切,才叫醒家庭其他成员一起包水饺。我也没闲着,模仿他们的动作,用母亲给我特制的小面皮包水饺玩;玩够了,就负责摆水饺,把他们包好的水饺整齐地摆放在高粱杆做的盖垫上,至今还记得母亲让正摆放一排,然后倒着摆放一排的样子,她说,这样排放占地方少……

最有趣的要数“点三次水”煮水饺了。母亲先往八人大锅里加大半锅水,然后开烧,锅底的火苗随着风箱有节奏的“咕咚--咕哒”声闪闪跳动、千变万化,有时能让人不知不觉地看走了神。终于开锅了,母亲先麻利地用小笤帚清理好灶台、高粱杆锅盖上的些许灰尘,然后掀开锅盖,锅里水花翻滚,热气腾腾。这时,母亲向锅里投几粒大盐块,然后端起一盖垫的水饺扇动起来,就像用簸箕簸玉米粒那样,水饺们三五成群、像一只只白色的小鸭,陆续跳进锅里,母亲用勺子搅动几下,便又开始烧火。又开锅了,水饺们像一只只潜水的鸭子,都浮了上来,簇拥在一起,欢快地跳起舞蹈。母亲往沸腾的锅里加了半瓢凉水,“鸭子”们立刻安静了,如此反复,直到第三次,母亲加了半瓢凉水后又开锅了,她便用浸过凉水的盖垫盛水饺。

水饺终于上桌了,哥哥姐姐们各自找好小板凳、坐在自己的固定位置,拿着筷子,咽着口水等着母亲发话。此时,母亲不慌不忙地活动活动盖垫上的水饺,让他们均匀散开;然后,在我正对的盖垫沿上排上十几个水饺,边排边说:小狗等等,让馉飵冷冷;此时再看那些排在盖垫沿上的水饺,还真像趴在墙头上张望的小白狗;最后,每人喝上两三口饺子水后,才允许吃水饺。吃水饺也有规矩:母亲不准吧吧唧嘴,只准从自己前面的饺子开始吃,就像蚕食桑叶一样……

如今,用小电热锅煮水饺,有快慢档位,但我习惯用快档位煮水饺,开三次锅,依次往锅里加三勺凉水,沸腾的水立刻冷静:生活中,人难免会一时头脑发热,这得需要多高的境界才能达到冷静啊!给你点水的那个人又是谁?

有时,保持某种习惯,其实是一种怀念!

后记:饺子,北方有称“扁食”、“扁合”,老北京叫“饽饽( bō bō)”,广东人叫“云吞”,四川人叫“抄手”,安丘人叫“馉飵(gǔ zhā)”。它源于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至南宋时,又称燥肉双下“角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kè)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 bài)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