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基础知识
森林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
林带
从整体上看,以长条状或行状为主要形状的森林地段
林分
为了揭示森林生成演替规律及科学经营、管理、利用森林,有必要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小块森林称作林分。林分是区划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
林相(林层)
林分中的乔木树种的树冠形成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明显只有一个树冠层的林分称作单层林;乔木树冠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树冠层次的林分称作复层林。
材积
任何形式的木材体积,包括立木、原木、原条、板方材等的体积。广义的材积还包括枝桠、伐根等。树木经济利用的主要部分是树干,因此研究测定树干材积的原理和方法是测树学(见测树)的主要任务。材积测算以单株木为对象;全林分树木材积的总和称作蓄积量,简称蓄积。材积和蓄积是森林经营利用的基本经济指标。
蓄积
一定面积森林中现存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以m³为计算单位
冠幅
是指树(苗)木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的宽度。
胸径
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 m处的直径。
径阶
林木胸径的整化,即根据树种径级大小,把一定范围内的胸径,用该范围的中间值来表示。2cm径阶范围为1.0-2.9cm;4cm径阶范围为3.0-4.9cm。
四旁树
指种植于村旁、宅旁、河旁、路旁的树木。
郁闭度
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
覆盖度
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单位面积内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所占百分比。
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所谓标准林分,可以理解为“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其疏密度为1.0。
森林覆盖率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0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河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灌木林地面积+林网树占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样地/标准地
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实测调查地块,称作抽样样地,简称样地,根据全部样地实测调查结果,推算林分总体,这种调查方法称作抽样调查法。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根据标准地实测调查结果,推算全林分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进行森林规划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时一般采用抽样样地。而在森林经营活动中,仍以采用标准地调查法为主。
一类/二类/三类调查
一类: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原称为“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也简称“一类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调查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或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依据。所谓连续清查是指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调查的方法是以数理统计原理为基础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是设立在调查区域内的固定样地,有时也增设一些临时样地。
二类: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称为“二类调查”。此类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化提供依据,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等。二类调查一般10年进行一次,经营水平高的地区或单位也可以5年进行一次。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也称为经理期。
三类: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而进行的调查。
林班、小班(森林区划)
目前在我国林区中,森林经营区划系统如下:
1.国有林业局区划系统:
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较大的林场,在林场和林班之间可增划营林区或作业区。
2.国有林场区划系统:
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区或作业区)-林班-小班。
3.集体林区区划系统
县-乡-村-林班-小班。
林业局:林区中一个独立的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企业单位。经营面积一般以15-30万公顷为宜。我国南方一些森林资源比较分散的地区,经营面积在5-10万公顷。
林场:林业局下属的一个具体实施林业生产的生产单位,也有的林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我国南方林场一般在1万公顷以下,北方一般为1-2万公顷。
营林区:在林场内,为了合理地进行森林经营利用活动,开展各种经营以及考虑生产和职工生活的方便,根据有效经营活动范围,特别是防护林防火工作量的大小,将林场再区划为若干个营林区。营林区是林场内的管理单位。营林区应以工作人员到达最远的现场花费时间不超过1.5小时(步行)为宜。营林区界线一般与林班线一致,即将若干个林班集中在一起组成营林区。
林班: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在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和生产管理时,大多以林班为单位。因此,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小班:林班是林场内固定的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但林班的面积仍然很大,而其中的土地状况和林分特征仍有较大的差别,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就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林地或非林地),这样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划分出的小班,在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性,因此,其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是相同的,它是林场内最基本的经营单位,也是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和资源管理最基本的单位。调查因子的显著差别是区划小班的依据。具体有:权属、土地类别(地类)、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疏密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登记等。
调查因子
注意:以下具体调查因子因地域差别略有不同。
权属
80年代以前,我国森林资源的权属主要有2种,国有林和集体林。8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新的所有制形式,比如私有林、股份制所有林等,而且发展速度很快。
地类
林地
有林地
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的林地或冠幅10米以上的林带。
针叶林
针叶树种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阔叶林
阔叶树种蓄积占65%以上的森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树种或阔叶树种蓄积均占65%以下的森林
竹林
又竹类构成的森林,不包括胸径2cm以下的小杂林丛
疏林地
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的林地
灌木林地
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构成,覆盖度在30%(含)以上的林地。
无立木林地
采伐迹地
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未超过5年的迹地
火烧迹地
火灾后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未超过5年的迹地
未成林造林地
造林后保存株数大于或等于造林设计株数80%,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
天然更新林地
天然更新评级达到中等(含)以上但尚未达到森林标注的林地
预备造林地
调查时已经整地但尚未造林的土地
苗圃地
固定的林木育苗地
荒地
调查时尚未利用,其表层为土质,能生长植被的土地
农地
农牧业用地
难利用地
因自然、经济条件和当前经济水平所限而难以利用的土地,包括滩涂、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裸岩地、高寒荒漠、戈壁、沙漠、苔原
其他土地
包括交通、城镇、乡村居民点、工矿用地以及未列入上述上述地类的土地
林种
生态公益林
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
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防护林
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水源涵养林
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
防护林。也称水源林
水土保持林
为防止、减少
水土流失而营建的
防护林
防风固沙林
以降低
风速,防止或减缓
风蚀,固定
沙地,以及保护
耕地。
果园、
经济作物、
牧场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
森林、
林木和
灌木林。
农田牧场防护林
同防风固沙林相似
护岸林
护路林
特种用途林
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国防林
实验林
母树林
环境保护林
风景林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自然保护区林
商品林
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的森林,主导利用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
用材林
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一般用材林
指培育大径通用材种(主要是锯材)为主的森林
短轮伐期用材林
经济林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油料林
特种经济林
果树林
其他经济林
薪炭林
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林分起源
天然林
指依靠自然能力形成的森林。又称自然林,包括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人工林
指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和培育而成的森林
飞播林
龄组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疏林
坡度级
I级
平坡0-5°
II级
缓坡6-15°
III
斜坡16-25°
IV
陡坡26-35°
V
急坡36-45°
VI
险坡46°以上
坡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无坡向
破位
脊、上、中、下、谷、平地
树种组成/纯林/混交林/优势树种/主要树种
组成林分树种的成分称作树种组成。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一成的林分称作
纯林,而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一成的林分称作
混交林。在混交林中,常以树种组成系数表达各树种在林分中所占的数量比例。所谓
树种组成系数是某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树种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写成组成式,就可以将林分的树种组成明确表达出来。
例如:杉木纯林,则林分的组成式为“10杉”。又如一个由云南松和栎类组成的混交林,林分总蓄积为245m3,其中,云南松的蓄积为190m3,栎类蓄积为55m3,该林分的树种组成式为:8松2 栎。
有时候四舍五入后会导致树种组成系数不为10,需要人为调整。例如:云南松占95%,栎类占5%,正常树种组成士应该为10松1栎,显然不符合树种组成系数的规则,需要认为进行调整。(秦红斌注)
在组成式中,各树种的顺序按组成系数大小依次排列,即组成系数大的写在前面;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一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另外,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
优势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
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主要树种有时与优势树种一致,有时不一致。当林分中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积相等,则应在组成式中把主要树种写在前面。
龄级(组)
1龄级、龄组的划分
用林龄来表示寿命长的树木的年龄是很不方便,为了方便期间引用了龄级和龄组两个整化了的年龄概念。
(1)龄级:我国龄级主要有4种,分别为20年、10年、5年和2年。生长较慢的树种20年一个龄级;生长速度中等的10年一个龄级;生长较快的林木5年一个龄级;2年一个龄级的情况主要用于竹林中,用ⅠⅡⅢ……表示。
龄级是按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确定的,我国树种繁多,有几种龄级组的树种。
20年一个龄级:适用于生长慢,寿命长的树种,如云杉,冷衫,红松,樟,栎等.
10年一个龄级:适用于生长和寿命中庸的树种,如桦木,槭树,油松,马尾松和落叶松等。
5年一个龄级:适用于速生树种和无性更新的软阔叶树种,如杨,柳,杉木,桉树等.
竹子一般1年或2年一个龄级,因为它生长迅速,龄级期长了就反应不出它的变化,对指导生产不利。
(2)龄组:龄组可看作为龄级(或年龄)的整化形式。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中划分5个龄组。分别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及过熟林。
(3)龄组的划分方法:在确定林木的龄组时,首先要确定森林成熟时所处的龄级。森林成熟所在的龄级加上更高一个龄级为成熟林组;所有超过成熟龄组的龄级都称为过熟林龄组;距成熟林龄组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龄组;在近熟林以下的龄级如果是偶数,中龄林和幼龄林各占一半龄级;若是奇数,幼龄林多占一个龄级。
采伐
主伐
为获取木材而对用材林中成熟林和过熟林分所进行的采伐作业。
皆伐
将伐区上的林木一次全部伐除或几乎伐除的主伐方式。在皆伐迹地上的更新方式多采用人工更新,形成的新林一般为同龄林。
渐伐
在一定地段上,每隔一定时期,单株或群状地采伐达到一定径级或具有一定特征的成熟林木的主伐方式。
择伐
在较长时间内(通常为一个龄级),分数次将成熟林分逐渐伐除的主伐方式。实践中往往分二次、三次或四次,典型的四次渐伐包括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后伐。
抚育采伐
从幼林郁闭起,到主伐前一个龄级为止,为促进留存林木的生长,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简称抚育伐。又称间伐或抚育间伐。
用材林抚育采伐
透光抚育
在用材林林分的幼龄阶段、开始郁闭时进行的抚育采伐。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同时伐去目的树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对纯林,主要是间密留匀、留优去劣。
生长抚育
在中龄林阶段进行的抚育采伐。主要是为了加速林木生长和促进林木结实,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提高林分的经济和防护效益
卫生抚育
主要是伐除遭受到病虫及自然灾害危害、无复壮希望的林木
防护林抚育采伐
定株抚育
在防护林和特用林幼龄阶段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并在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的抚育性采伐。
生态疏伐
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级郁闭,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而在防护林和特用林中龄阶段进行的抚育采伐。
低产(效)林改造采伐
采伐类型包括低产用材林改造和低效防护林改造,采伐方式有皆伐改造、择伐改造、补植改造、综合改造等
更新采伐
为了恢复、提高或改善防护林和特用林的生态功能、进而为林分的更新创造良好条件所进行的采伐。包括林分更新采伐和林带更新采伐。林分更新采伐主要包括渐伐、择伐和径级择伐等采伐方式;林带更新采伐主要包括全带采伐、断带采伐和分行采伐等采伐方式。
封山育林
是对疏林灌丛、新更新起来的幼林地和难以进行人工更新的林地,采取活封或死封的办法回复森林植被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