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范文(精选9篇)

时间:2023-11-23    来源:生活随笔    点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早上出了驻地,一行人乘坐旅行社的车辆,在和导游一起唱歌的过程中,向青城山出发。

车子到了山前,便被这天然的绿色城池惊呆,还没有进山,已经感觉到了悠然的道气和绿山的深沉。

天上下着小雨,在盛夏的季节,感觉特别清爽。

山门之北,是一座道观,好象是“德福宫”吧,现在已经记不清了。沿阶而上,庄严、肃穆、稳重、高雅的气氛特别强烈。一棵棵张开怀抱也搂不住的大松树、柏树,笔直的刺向天际,有“参天松柏无穷碧”的意境。看到这种大自然的杰作,都被这人间天堂所独有的美景所叹服。听着导游的解说,因为道观有皇族来过或住过,观名就变成了“宫”。进入观中,建筑非常紧凑,看到了诸葛孔明用过的七星灯,许多的.旅人都在旁边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希望七星神灯能为自己祈祷福寿安康,我静静地观望,真真的大道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即能是七星神灯能求到的?

出了德福宫,向山上进发。青城山门既是山门也是城门,瓦顶上的小神仙门,还在不知疲惫地伫立着,好象是在等些什么?走了不远的路程,来到青城山的旅游服务住所,里面的墙壁上,对青城之道,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道教神学、道教经学、道教音乐、道教武术等有了大概的了解。

一行人继续向山上进发,到了月城湖边。月城湖是一个包围在山当中,处于半山腰,方圆半径大约400米的小湖。站在月城湖边,放眼四眺,周围果然是山的城池,树的汪洋。三面环山,山上山中山下都是茂密的参天大树,不得不叹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由于下午要去都江堰,就接受了导游的建议,准备乘缆车上山。掏钱买了船票,乘船过湖。到了对岸,上了大约100米的小坡,到了缆车入口。两人一组,排队而入,等候时机,顺势乘车,不荡不悠,稳稳当当,离地十米,凌空而上。脚下的南方热带植物,洒脱地展放着,不管可不可以结果。快到山顶,一个丈于大小的“道”字,刻在崖壁上,山顶的小贩叫着,要照相的举起手来,我们都不感兴趣。落地后,等齐了队友,继续向山顶进发。过了两处道观,似乎都没有什么留恋的地方。

大约走了二里多路程,到了上清宫前。站地远眺,周围都是树,什么也看不见。按照导游的介绍,看到了蒋中正先生提写的“上清宫”三个比笔力苍劲的仿宋体大字。蒋介石,一个军阀,一代枭雄,一个没有抓住中国革命的要害----百姓,就不可能成功典范。怀念他,因为他是中国人。

进入上清宫,两边是厢房,中间有小观,上到最里面,才发现此宫真雄伟。中间端做三大仙,正中应该是老子。两边12小仙,个头矮了一半。宫前的台阶下,有两个巨大的“道、德”,我想中国僧道儒三教精华的最深处,应该是一家,这也是中国三教和平共处的根本原因。向左行,拐个湾,走到了书画展览房,中国文化载体和神仙住在一起,是茫茫人海找不到您的知音还是滚滚的红尘没有您的归宿?徐悲鸿、张大千的真迹还存,我是一凡人,没有看懂。

出了宫门,导游引导下,众人都没有向老君阁进发的意图。开始找路下山,导游引部分人走了一条路,另一拨人走了一条路,刚开始,路好陡,台阶小,湾不少。沿途买黄瓜、西红柿的本地人也不少。走了一回会,崖壁上有小建筑,里面供奉的神仙,都不认识我。继续下行,路时陡时缓。过了天师崖,路逐渐不再陡,行人都很累,过了天师殿,走一会,一个小殿,后来都没有人进入看。沿途的道教音乐都是沿路安装的播音器里放出来,空洞、悠然,很有气氛。走走停停,道路旁边都是树木和山脚,能见度不大。

快走到山下,另一拨人还没有下来,整个感觉,是在山中走了一遭,没有看清山的模样。当人累了以后,兴致就小了不少,有人已经走不动了。

到了山下,先下来的在山门口照相,等后下来的队友,后一起乘车向都江堰进发。

第二篇: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山城的美丽随笔一则

提起山城,心中荡起一丝涟漪,脸上不由浮现一丝微笑。山城的美,是那么的圣洁,仿佛一身着白纱长裙的青春少女站立在山腰,凝望着大地。

熹微的晨曦推开夜色,淡淡烟雾弥漫在春日的黎明,飘飘渺渺裹挟着城中的一切。少女般的手掌轻轻抚摸着这烟雾中的一树、一花、一人……便成了海市蜃楼中的靓景。

一夜雾锁山城,山城便繁花盛开。独自穿行在暖湿的雾气中,拖着纤长朦朦胧胧的身影,雾气亲吻着你的.面庞,粘湿了你的眼睛。在这轻微抚摸中行走,不禁想起在网上看到的那一句诗:“迷雾山城晓雾连城暮雨倾,客行何处落尘冰。凤楼隐没遥仙阙,鸾驾飘忽近玉庭”。

行走在大街上,慢慢体悟山城的美,山城的美独特于其它城市,空气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往往在清晨都会泛起一丝淡淡烟雾,每天与你相伴。望望路边,尽管偶尔有人经过,但没有任何噪音,没有带来任何骚扰、破坏,环境仍是如此优雅、宁静。淡淡的烟雾为世俗洗尘,淹没掉一切纷乱,让世界变得和平而且宁静。路上的行人急匆匆地走着,都无心欣赏这烟雾朦胧中的美景。朦胧中看着一个个陌生抑或似曾相识的面孔在眼前影影绰绰走过,一辆辆汽车张着朦朦的雾灯慢腾腾驰过。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似梦、似幻,心中顿时空灵起来,悟了,这种美。

一个小时的行走,来到了工作的地方,坐在办公桌前看到窗外的烟雾渐渐消逝了,不禁心中一痛,这种美始终是短暂的,昙花一现。咦?那不是?在嘉陵江上看到还有一丝烟雾在缠绕,仿佛不想离去这美丽的山城,想要在这里驻足。这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嘛,她没有离去,山城的美永远存在。望着江面,不禁想“临清流而赋诗”,远处江面飘来几丝烟雾,若隐若现,像一句要断未断虚无飘渺的歌声。仿佛知道我的存在,在粼粼的波涛中跳舞,忽上忽下,为我的欣赏而舞弄自己娇柔的身躯。我想这就是女为悦己者容吧!

她会一直存在,山城的美。

第三篇: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四川青山城的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第四篇: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生活随笔:张家界游记

终于有机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了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张家界。

张家界位于湖南西部,简称湘西,印象中看过电影《湘西剿匪记》,解放前土匪出没的地方,来这以前没有听过这里还有如此秀丽的山。张家界三千座奇峰, 高高地耸立在原始旷野之上; 八百条秀水, 蜿蜒曲折地穿行于的峡谷之中。 美丽的张家界让我心往神怡,一见倾情; 她是普天下山的代表,山的典型,山的精灵。 沟壑纵横,岩峰高耸; 绿树翠曼,兽鸟成群。丰富的植物天堂, 都是因为有了你适宜的环境。 奇特的峰,万石峥嵘; 幽深的谷,溪流潺潺; 秀美的林,郁郁葱葱。天门山,天子山,袁家界......这里的每座很秀丽,每座山峰独立一个单元,一个故事,如果把北方的山说成是彪形大汉的话,那张家界的山则是一个个美丽的土家族少女,含情脉脉,一颦一笑美丽又动人,每座山仿佛如刀切成的,又如平地里长出来的,像物体,像人型,人们便想象出了许多故事,御笔峰,三姐妹峰,吴王点兵等等,我去的第二天,天下起了中雨,我们称缆车游览穿行在云雾和山峰之间,从另外一个角度观赏到了张家界山的美丽和神奇。

张家界集“雄,奇,幽,野,险”为一体, 融“林,洞,湖,瀑,石”于一身。风景就是大自然那美丽的迷宫…… 五步一个景,个个醉游人; 十步一重天,重重入仙境。 好一个世外桃源, 好一个人间仙境! 让游人美不胜收; 人间仙境, 让世人魂牵梦萦。 是诗、书、画之魂, 是歌、赋、曲之情; 是华夏山水画之源, 是天地万物之精灵。难怪电影《阿凡达》外景源于此,世界难有第二个张家界。我真不虚此行。

张家界的绿对我印象最深,满眼是绿色,看不到裸露的山,第一天去天子山,一进山门,便看到了高耸入云的云杉树,还有香樟树,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树,张家界的"绿是分层次的,从高到底,或浓绿如水藻,或淡绿如玉,层层叠叠,每一座小山头上都有自然生长的小松树,把山遮挡的严严实实,好像穿上了厚厚的绿衣,我仔细的欣赏张家界的山,同时被她的绿色所陶醉,她的绿没有人工雕琢,浑然天成。乘游览车穿行在十万大山之间,挤入我们眼帘的都是绿色,壁立千仞的山峰和山坡仿佛披上了绿色的挂毯,真遗憾我没有办法讲美景带回去,大家都在买纪念品,我买了一副张家界的三维立体图画和一本张家界的摄影画册,我要把这里的绿色带回家。让这里的绿色常住我心。

等了好多年,终于有机会离开喧嚣的都市,参加全国地质灾害方面的会议,为了赶飞机,我们匆忙如行军,终于坐上了飞往张家界的班机,上飞机前的问候,下飞机后的短信,让此行的我倍感温暖,世界上还有比有人惦记更幸福的吗?

每天生活在喧嚣的城市,每天疲惫的工作,每天处不完的关系,应付不完的应酬,有多少是自愿的,有多少次强装笑脸,说过多少言不由衷的话,我们都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累啊,为什么不能轻松轻松的相处,我这样性格的人,虽说什么都明白,许多事也得这样去做,可是真的感觉到很累,感谢网络,让我认识了许多和我一样的人,我们坦诚的交流,愉快的相处,但是有许多事情谁能说清楚对错?但是我明白,人是要心怀坦荡的,人是要有责任心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我这次出行,看的是山和水,游的却是心情。

第五篇: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山城游记散文

山城顾名思义就是依山而建的城市或城镇,而我所在的这座小县城四面环山,可算是名副其实了。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尽管脚下的山城没有太多的矿产资源或者珍奇之物,但是也有它不同于别处的独特魅力。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憨厚朴实的风土人情,都值得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感到自豪和骄傲,也足以令天南海北的客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这里有历史上著名的“三贤”——春秋时期的燕伋,赴鲁从师孔丘,归里设教,育化桑梓;西汉丞相司直郭钦,执法不避权贵,闻名于世;唐将段秀实,奋击叛贼,以死报国,朝野上下赞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燕伋,他是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一,二十多岁前往鲁国拜孔子为师,学成之后返回故乡创办私塾,在山城开启了教育的先河,传扬孔孟之道近二十年。由于相距千里,燕伋日益思念自己的老师,于是每日清晨用衣襟装一捧黄土到开阔地带垫在脚下遥望鲁国,日久年深形成了高约十几米的土台,后人尊称“望鲁台”,因其距今已两千四百多年,亦称为“中华尊师第一台”。它地处山城的西北角,背靠大山,目浴大河,可以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如今修缮一新的望鲁台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从东边进入山城,顺着横贯东西的一条省道,不足十分钟车程就会来到燕伋望鲁台的牌楼前,路北的正前方立着一块功德碑,铭记着一些历史的印记,大理石的路面上深深地刻着“念师、尊师……”等等用来表现燕伋高尚品质的文字。再往北行走十几步就是高高挺立的大理石牌楼,两边静卧着巨大的石狮镇守门户,威武之气浩然冲天,使人由此开始便产生了几分敬畏的情愫。走过牌楼向西转弯二十多米就能够看见开阔平坦的燕伋望鲁台广场,广场两侧则竖立着一排排迎风招展的彩旗,最引人注目的是旗座上镌刻着孔子七十二贤弟子的名讳、生辰等资料,从微小之处彰显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广场正北方矗立着一尊高大的汉白玉燕伋雕像,古朴的服饰,长长的胡须,双眼炯炯有神,双手持一卷竹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香气息从春秋一下子传到了今朝,让人心底不由得升起一腔“行千里路,破万卷书”的豪气。

雕像身后由下至上延伸着三层近百级的台阶大道,拾级而上到第一层平台之后往东行进,路过一排老屋便会看见最古老的燕伋望鲁台入口。沿着一条两米左右宽的石阶缓缓地爬坡,台阶的顶层正对着“燕伋塾坛”遗址,简朴的门楼上是双层的雕梁画栋,透过门缝仿佛可以听见从院子里飘出来的朗朗读书声,那抑扬顿挫的音调如天籁一般令人陶醉。推开两扇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陈旧但却整洁的窑洞,它们分别为思师亭、尊师祠、启文坛、燕伋望鲁石刻图、民俗宫等人文景观,内部陈设或记录着燕伋求学、育人、尊师的物品和故事,院子西边的竹林旁边立着一块六棱碑,上书“木铎千秋”,其蕴意相当深远。一边用心汲取着浓郁的儒家思想精华,一边出门转向东边走过一段陡坡台阶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宏大的古建筑,踏进红色的铜钉大门迎面又是一尊较之前小一些的燕伋塑像,唯一不同的是他手中的竹简是展开的,虽然个头小但气势没有一丁点减弱,一个用来祭奠的石鼎装满了香灰。大院正北方,二十四根粗壮的红色柱子支撑起最宏大的“燕伋祠”,抬腿轻轻地步入大殿,一缕不知从何而来的清风犹如醍醐灌顶,使人瞬间变得神清气爽,心境也豁然开朗。大殿前方是一尊泰然而坐的燕伋铜像,此像更加栩栩如生,面含微笑,慈眉善目,右手持一卷书简,左手则轻轻放在三卷书简之上,身后从右往左摘录着数行《论语》,好像他一刻都不能离开书籍似的,那勤奋好学,严以致学的风范更是力穿古今。迈出“燕伋祠”的大门,在它的正背面便是最神秘也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望鲁台”,“中华尊师第一台”几个中国繁体书法苍劲浑厚,金字塔式的土台四周绿草盈盈,疾步登上台顶放眼望去,山城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使人们更加对燕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筑台望鲁的尊师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山城还有碧波荡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千湖、休闲胜地——莲花山狩猎场等优美的自然风光,虽然比不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也是山水依依、鸟语花香的清新秀丽之地。

这些自然景致中最受都市人喜欢的莫过于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了,它的水域面积达八千五百多亩,既是一个植物园,也是一个动物园,更是一座大型的"天然氧吧。千湖公园由西往东全程七千多米,可以驾车也可以选择步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步行应该是上佳之选,这样一来就可以仔细欣赏沿途的美景、呼吸干净的空气。步入公园的门户区迎接人们的是两行金黄色的旗子,可以让人感受到古时皇家的贵气,在它的尽头往北行至湖边就会踏上隐藏于茂密杨树林里的木栈道,弯弯曲曲的木质走廊别具一格,恍如穿越了时光。木栈道上不对称地布置着几座长亭,设有长长的椅子,悬挂着珍禽、鱼类等等的介绍,供游人休息和了解千湖。每到盛夏时节,杨树厚厚的叶子遮天蔽日,凉风习习的长亭便成了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偶尔也有羞涩的情侣相依而坐,诉说着甜蜜的情话,畅想着幸福的未来。而到了中秋时节,树叶相继变色,大片大片的金黄气势壮观之极,在一阵阵秋风里木栈道上时不时会飘落几枚枯黄,令游人能零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并从萧瑟的秋景中悟出几许处世的道理。

走出木栈道不远就是观鸟台,在这里可以观赏湿地公园里的大天鹅、白鹭、绿翅鸭、豆雁等一百多种珍禽,当然不能一次就可以看到所有的鸟类,到底能够目睹多少芳颜,那就要看运气如何了。由此再往湿地公园深处行走,有秦风民俗园、亲水湾景区、纸坊湾风景区等等建设风格不同、娱乐项目众多的景区……最不能遗忘的是漫漫黄沙、层层碧水,这是自然中的自然,没有半点人为的雕琢,如若遇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的日子,脚踩着绵软的沙粒,用手触摸着平静的湖水,吸一口潮湿的空气,那心旷神怡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如果遭遇雨丝纷飞、风浪拍岸的天气,撑一把雨伞观赏烟云密布的湖面上“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盛景,倾听滚滚浪花此起彼伏弹奏“十面埋伏”的佳音,都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等待游玩结束之后,一定要去公园内的农家乐品尝一下风味独特的饭菜,要是大酒店具有大家闺秀的瑰丽和大气,那么农家乐就独有小家碧玉的柔美和精致。热情好客的农家乐主人从来不按饭菜算账,只按人头收费,每人二十到三十元之间,苜蓿芽、荠菜、豆芽、凉皮、凉粉等各种各样的野菜和小吃,还有味道鲜美的千湖鱼,汇聚在一起散发着让人垂涎的浓浓香味,食之难忘,流连忘返,着实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城的魅力几天几夜也说不尽,唯有到此一游,唯有来此一尝,方能领会这美景、美食的悠悠神韵,方能体会这一方水土醉人的风土人情。

第六篇: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再回山城随笔

粽叶飘香,龙船花开得正艳,龙船泡儿带着晶莹的水珠,我在微微夏风中踏上了回老家山城的路程。山城通了高铁,与省城的距离一下子拉得那么短,几乎是在弹指一挥间,就到了山城,,以前可要坐一个晚上的火车呢。那时在摇摇晃晃的睡梦中一觉醒来,一下子从山城到了省城,我们兴奋不已。如今我就阅读了几篇短小的文章,高铁就飞也似地钻过几个山洞,跑过几片田野,不觉间人们就拥挤着下车了。

给儿子老爸的老乡C先生发了信息,告诉他我已抵达车站。刚下电梯,就见C先生站在大厅打电话,我朝他挥挥手,他立马认出了熙熙攘攘人群中的长发飘飘的我。在停车场上了他那大红色的小轿车,就飞驰般地离开了郊区的南站。车子进入市区,高楼林立,马路宽敞,我已分不清方向。车子停在一繁华的小区门口,C先生打电话叫一女士赶快下来,从他们那少数民族的语言中我听出同我们去办事的是他的外孙女。当得知车子就停在我当年新婚居住的房子附近时,我大吃一惊,变化太大了。当年这里除了单位的几栋水泥砖瓦房子,就是一片黄土地。

一位微胖的年轻女士穿着白色T恤、牛仔裤、背着单肩黑色包匆匆走来,我就猜测是C先生的外孙女来了。她拉开车门,见我坐在后座,就问她舅舅:“是嫂子吧,刚从省城过来?“她舅舅回答“是”。车子在闹市中穿行,一会儿就停在一绿树葱茏的山坡下的平地,我才知道到了目的地。C先生去停车,我和那年轻的女士在大厅等他。那女士说:“好多年前就听说你年轻长得漂亮,哥哥家里特别穷,他天天追你,才把你追到手。”我听了笑了,“竟然有这么美丽的传说?”她说是的,她们那里的人都知道。

C先生停好车过来时我们就乘电梯上楼了。由于是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来办事儿的人真多,C先生不得不把车子停到不远处的树木青翠的山上去了。来到柜台,C先生拿了一份二手房的合同去填写,我和那女士天南海北地闲谈。我说这小小的旧房子处理了就好了,没有时间管理。听说沿海的一栋别墅长期没人住,一个小偷在那里住了几个月都没人知道。她大吃一惊,说还有这等怪事儿。我说现在的社会无奇不有,我家的邻居大部分时间住在市里,那邻居的母亲就住在对面,一天晚上那邻居家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似乎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那邻居的母亲以为儿子、媳妇带朋友回来了,天色已晚就没过去凑热闹。第二天,那位老母亲打开儿子家的门一看,屋里一片狼藉,酒瓶满地都是,吃过的残羹冷炙乱七八糟地堆在桌上,她才意识到是小偷进家,还明目张胆地吃喝了。后来报案,也是不了了之。

谈笑间,C先生已填好资料,我签了字,工作人员认真地核对我和身份证的图像,他笑说有点不像,我说那是八年前照的,刘海不一样。那年轻女士说嫂子五官没变,长相没变,是发型不一样。我说以前的刘海是齐齐地盖在脑门前,很土气,现在是三七分地垂在脸颊两边,修饰我略微丰满的脸庞,洋气点儿。

说笑时,一切办理完毕,C先生就开车送我去看看儿子的奶奶。郊区的太阳真耀眼,群山逶迤,树木闪着白光。一座黛瓦飞檐的小木屋掩映在绿树丛中,不一会儿,山坡上那熟悉的小院子就清晰地在眼前了。这月上树梢的深深庭院,曾经有着我难以诉说的梦里情怀,烟雨小巷,花柳繁华,那一道优美风景,那一段青梅往事,都在岁月变迁中,面目全非。

给儿子的奶奶打电话,她匆匆出来开门,一只黑狗凶猛地直扑大门,老人吼它一声,它立马乖乖地摇头摆尾,知道是客人到了。儿子的奶奶左找右找,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让我带回家。我说带不动,她还是固执地把从乡下买来的.菜油全塞上车尾箱,一遍遍叮嘱有四个袋子,到了省城下车别掉东西。我说不会掉的,放心吧。

本想约几个陪读靓妈见见的,可C先生热情地叫了几个当年很要好的朋友即儿子老爸的老乡中午聚聚,一起吃中餐。盛情难却,我欣然前往,见了他们,都会是满满的美好回忆,数说不完。进了包厢,X大哥早已坐在桌边,他笑说我越来越漂亮了,我说谢谢赞美。三人边点菜边聊,等候另一位老乡的大驾光临。山城的菜是花样繁多,我客随主便,我叫他们点家乡的特色菜,不要点太贵、太油腻的就行。X大哥问我还记得当年我从乡镇调到山城的事吧,我说记得,那时X大哥在县组织部,我去办手续拿档案,是他办理的。记得时隔九年以后,他调到市里,老乡聚会时,他认出了我,说那时调离工作的漂亮小姑娘是你呀,你竟然是我老乡的老婆,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了,大家都笑了。现在时过境迁,岁月荏苒,一晃眼,二十年匆匆溜过,他已当爷爷了,让人唏嘘不已。

L先生到达时,菜已上桌,他是学文科的,文章写得特别好,大家提到他当年在县城当局长时作报告的事儿,他高兴极了。他的报告写得洋洋洒洒,行云流水,带有文学造诣的篇章在***台被他抑扬顿挫地演讲出来,全场都震惊了,他们有生以来没有听过这么富有才气又朝气蓬勃的工作报告。他再次谈到写作的事儿,谈到所写的培训资料,他将去参加培训讲课,这次要把课时拉长到三个小时。我们都说太厉害了吧,有人会耐心地听吗?他说每次培训课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颇好。L先生当年毕业于师范类学校,进了事业单位,凭自己过硬的笔杆子在单位名声鹊起,曾经下县城镀金,把单位工作搞得风生水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L先生说,他老婆非常喜欢我微信里的文章,他说我的业余生活高雅而又丰富。我告诉他这得感谢我的朋友把我领进了文学社,从此有了我自己认识的文学朋友,我以前的朋友都是儿子老爸那些朋友的老婆。我笑说有机会给文学社赐稿呀,他说最近忙着培训课的讲座资料,还真抽不出时间。我就说你就把老婆培养出来写稿吧,否则浪费了你的才情呢。他笑曰,儿子上大学了,他老婆周末提着小包出去打麻将了,她只喜欢阅读文章,不愿意自己动笔。

我也喜欢轻松地阅读文章,那是一种精神享受,可现在我已从爱阅读变成爱冲动地动笔写下点儿文字了。刚来文学社团,我只阅读散文、随笔、小说,后来就硬着头皮阅读诗歌,我得在文章后写跟评呀。每每阅读文章,我先大声朗读找感觉,也许是被优美的文字所感染,朗读水平大大提高了。现在,耳濡目染,当我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都会想到文中的美句。

由于想早早赶回家,吃罢中餐,C先生和L先生驱车送我去南站,我们与X大哥道别说声谢谢,就离开市区。这次回到山城,很是开心,感叹于这座火车拖出来的城市的飞速发展。想当年,这里贫穷落后,满目苍凉。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如今山城建设日新月异,我仿佛来到了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人间仙境。多想能常回来享受山城春天的美景,在微微细雨中,春水煮茗,在桃红柳绿中,山中踏青。

别了,山城!我会在丁香花开的季节,再次欣赏你美丽的风采!

第七篇: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生活随笔《游记》

生活随笔《游记》

那青青的柳枝就像美人的眼波,静时一汪碧水,动时顾盼身姿;柳枝有时看起来也像青色的飞瀑,朦朦胧胧,远看有色,近听无声

我在古亭里,不禁感叹。

早上,轮船的汽笛呜呜的叫着,好像在惊叹仙境般的德里湖我们也在轮船里欢呼不停!期待下一个景点的出现

游艇一直瀿洵。远处,有一阵隆隆的声响在山谷里回荡,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兴奋的寄望,看着窗外的景色,联想下一个景点是什么样的?

隆隆的声响越来越大,如同雷一般,震耳欲聋。

终于,德里大瀑布映入眼帘。

大瀑布就在眼前,它排山倒海,如万马奔腾,咆哮着,怒吼着,飞泻而下,落在下面的归春河里。

哇!瀑布像一整条银河倾泻而下,据说最宽处足有一百多米呢!老远就听到他雄浑的男高音了,现在这样近距离的观赏,还是非常的激动的。对面是越南的`班约瀑布,她就好似穿着白纱裙的婀娜多姿的仙女从绿树丛中跃下。

停留了几十分钟,我们又出发了。

轮船在湖面上缓缓行驶,两旁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动,那青青的柳枝就像美人的眼波,静时一汪碧水,动时顾盼身姿;柳枝有时看起来也像青色的飞瀑,朦朦胧胧,远看有色,近听无声。

第八篇: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山城游记,醉心秋色作文

金秋十月,偕同好友共同出行山城重庆。

一路上飞驰而过的高铁掠过农田,掠过层层叠叠的山峦与点缀其间的房屋错落,山城的雾气轻轻缭绕着波涛汹涌的嘉陵江与高低起伏的山岳,远望的视野中是白茫茫的雾气,让人想到雾都伦敦,但伦敦的地势是平坦一览无余的,山城的地势则让人感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山凿石,平路建屋。古代人的智慧同样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水墨山水的灵感,或许就来源于雾中的景色吧?倘若取景,又怎么能错过这里呢。有人说中国画不讲透视,那是因为苍茫的雾气中,远与近已经模糊,留存下的是山峰险峻的线条与恍若梦境一般的浪漫啊。透视在起伏的山势当中显得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远远看去,山城笼罩在朦胧中,近访其中,繁华的城勾起无数的记忆。品一杯清茶,倾听一曲清音绕梁,读着前人的烟霞满纸。我们是旅人,是行者,带着期待来临,背着感悟离开。每一次遇见,每一眼风景,都值得珍藏和记忆。

远离市区的喧嚣,我们选择一座小小的县城展开游玩的画卷。起初是雾气缭绕,后来是烟雨朦胧,虽没有江南的油纸伞,也有石板路与飘着雨的小巷,陌上野花散发淡淡的"清香,会不会有人在此深情回首,轻嗅青梅?只见新人笑,交付了余生的岁月静好,红尘摇曳,淹没昨日的风流缱绻纸短情长。拾一枝秋月瘦菊,掬一捧雨丝缠绵,如莲的心事在笔端和花间绽放成指尖放飞的风筝。

旅途当中也少不了熟悉当地风土人情,郊区的独栋楼房顶层不做装修,是为了给儿女结婚之用,这也是我们一路上一直疑惑、后来终于被解开的问题。我们品尝了久负盛名的烤鱼,味道鲜香麻辣,可惜鱼刺太多,吃起来不够爽快,不能酣畅淋漓。还有一个特色配菜是香辣土豆片,看着有一层红辣椒,不过也不算很辣。“辣”可谓是当地饮食的主题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山城这样的地方,湿气容易聚集,所以适当吃辣能够温中散寒除湿。我很喜欢吃辣的食物,席间的香辣脆骨、剁椒蒸鱼都十分好吃,和我一起去的人也很享受。

山城一行,岁月静美深远、心情清新恬淡。

第九篇: 生活随笔青山城游记

“山城”重庆游记作文

曾经觉得到过的地方必须要留下剪影,这样记忆才可以永恒。可是随着走过的地方不断增加,发现照片留下的只是一座城市最流于表面的容颜,而这座城市带给你最真切深沉的感受,只有文字才能将其留存。

比如,重庆。

重庆是目前为止去过的最远的西南城市。普通列车从枣庄西站出发,终点站是重庆北,历经24小时又8分钟,一天只有这一趟车。漫长的行程中,会相遇又别离形形色色的赶路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去往不同的目的地,你的旅程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重庆给我最初的印象是“棒棒军”。他们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已经在繁重的工作中磨得圆润,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站在出站口询问乘客们是否需要搬运行李。由于出行者大多带着行李箱,行李也不多,出站口离车站并不远,乘坐电梯又方便,所以他们的生意很是惨淡,绝大多数是被拒绝的。

乘车行驶在重庆的马路上,这才真正体会到“山城”的名不虚传。车子时而吃力上坡,时而飞速急下,像是在玩过山车,让人既觉得紧张,又感到刺激。看到沿途的山路和房屋建筑,也才明白“棒棒军”这一独特城市文化存在的缘由。颠簸的山路确实不适合易碎物品的运输,况且房屋依山而建,肩挑背扛是最合时宜的劳动方式。但是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种工作环境差,收入又不稳定的工作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他们将如何转行,成了新时代的必选题。

磁器口是来重庆后的第一站,这里是重庆地方文化最具特色的地方,它的古典和陈旧透漏出优雅的韵味。吊脚楼里有人喝茶听戏,沿街的特色小吃和纪念品让人目不暇接,重庆小面、串串、酸辣粉都是要品尝的特色小吃,味道也确实不错,买了重庆麻花和火锅底料准备带回家。重庆人民的生活节奏是缓慢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夜生活。来重庆当然要吃火锅的,这是对这座城市美食代表最起码的尊重。晚上就近找了一家火锅店,可是吃惯了清汤锅、番茄锅、菌汤锅、养生锅的北方女子,对重庆的鸳鸯锅是有误解的,你会觉得他们的.任何锅底都是麻辣火锅!菜下锅之前,我们生生是挑了满满当当的一碗花椒和辣椒。

第二站是南山。先是乘坐出租车蜿蜒盘旋来到南山植物园,参观了南方特有的植物,南方的植物与北方大不相同,它们更加的精致,神秘。涨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然后开始向大金鹰爬去。爬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永无止境的阶梯,让人看不到希望。沿途还有提示牌:林中有蛇,请勿进入!更是多了几分探险的意味。游客可直登鹰的头部,上设有观景台,凭栏远眺,重庆数十里景物尽收眼底。只不过对于一个恐高的人来说,登高望远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这其中的乐趣是无法体会了。

长江索道排了好久的队,单程票,大概四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因为是第一次做索道,内心很兴奋,也很欢喜。一群陌生人挤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共同经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与人生过客一起分享激动,拍摄沿途风景,记录生命中的某个瞬间。这是一种特别的感觉。下了索道,品味长江沿岸的风土人情,看到有老妇人挑担卖青梅,还有很大很红的无花果。买了一个西瓜,并不是北方那种大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串上竹签卖。南方的西瓜像她们这里的美女,娇小玲珑。一个西瓜大概一斤多一点,皮很薄。卖家套上塑料袋,用水果刀把皮削掉,像是我们削苹果一样简单,然递给我们,是甜甜的,熟透了的西瓜,汁水丰富,只要五块钱。

回程前顺道拐去垫江,看望一位至亲老者。只是小时候见过,如今记忆中的印象早已模糊不清,但是再见,亲人独有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血脉亲情。

难怪这个陌生的城市总能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原来是因为这里有我牵挂的人。

再见,重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